close
一個能在三十五歲當上外資券商的第一位台灣人董事總經理,這個人的智商一五九,但他的EQ達到最高境界:因人、因地、因事,適時「使用」。
劉啟東曾經在八年內,由小小的研究員變成年薪近五千萬元的外資天王分析師。三十五歲時,更讓股本一千六百億元的半導體大廠——聯電,為他設立「投資人關係部」,請他擔任部長職位。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在他到任後,不再於聯電的活動裡批評任何人,主動退居幕後。現在,他是聯電財務部部長兼發言人。
在企業裡,曹興誠信任他;走進國際金融市場,全球最有錢的三十大外資法人都相信他。多次的年度票選中,劉啟東同時獲選為亞洲區最佳科技分析師、台灣最佳分析師的雙料冠軍。在他開始為聯電代言後,聯電的資訊透明度大幅提升,外資也跟著對聯電更有信心,外資法人持有聯電股票的張數與比率,由二○○一年的一五%一路最高升到二○○三年的三八%。
不心急
薪水倍數跳:他等時機、養實力
奠定劉啟東頭銜快速上升的一役,發生在他二十八歲的那年。當時,劉啟東只是華寶證券小小研究員,進公司大約兩年,正是轉型為分析師的成熟期。獵人頭公司當時鎖定劉啟東為挖角對象,開出年薪七百萬元要他跳槽。
他記得走進華寶證券台北辦公室表達辭意時,他當時的主管立刻打電話給香港研究部主管歐比爾(Brad O' bill)。歐比爾在電話線上立刻對劉啟東動之以情,對於劉啟東的調薪速度趕不上實力成長速度,表達不該,還立刻照價加碼。而為了表達最大誠意,歐比爾還打電話要求倫敦總公司、全球研究部主管卡爾(Steven Carr),來向劉啟東致意。
與劉啟東素未謀面的卡爾,立刻打電話來安撫這位遠在台灣、某個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研究員,以示重視。劉啟東的年薪,在那天起成長一倍、第二年及其後的連續幾年,都持續呈倍數上漲。
在這個「每個人都有價碼」的產業裡,劉啟東早就很清楚,薪水會自動來找你。
劉啟東的智商一五九,有天生的聰明本錢,擔任科技產業分析師,早晚會紅。但在加入華寶證券後,他刻意壓抑住自己想立刻求得高薪的自然衝動,不在同事間抱怨薪水太低,也不浪費時間在背後批評主管的不是,專心工作。九○%到一○○%的精力,他都用在工作上。不是不想要,而是等時機,等到實力夠了「再一次補足」。經過這次震撼教育,之後劉啟東的重要性,讓老闆對他的薪資不敢不重視。
第二年,劉啟東首度擠入《亞元雜誌》的評選,成為亞洲區最佳分析師前五名。一九九七年,劉啟東登上首席分析師的寶座,站上分析師的最高峰。
但學生時代考試都是第十名的他,進入職場,成功的速度卻成了第一名。在聰明之外,對於年少得志的他,市場是一致好評:他的EQ真的很好!
現任中華開發銀行的投資人關係(IR)暨資深協理林家凡,曾經擔任華寶證券研究部主管。對劉啟東,她做這樣評語:「他不是好好先生,他也會不高興,但是沒有人會討厭他。」個性直率的林家凡,是台灣外資圈輩分極高的資深分析師。
不失控
情緒轉換快:他不大聲、但嚴厲
而由劉啟東一手培訓出來的現任美林證券副總裁曾省吾,對這位前長官的喜、怒教導,最是深刻。在共事的三年裡,曾省吾說:「他算是情緒管理滿不錯的人。」指正錯誤,「他不會大聲,但用字嚴厲,以大哥哥的形態在教導你。」
就像開、關燈一樣,上班、下班,對同事、對家人,劉啟東能夠做到情緒公私分明,分開處理自己的情緒。劉啟東說:「回家,並不是下班後;回家,是另一個行程、另一個生活的開始。」他刻意做到,絕不把辦公室的氣氛帶回家,甚至打趣地說,自己在過雙重生活。
相較於不少台灣企業主在高工作壓力下展現的壞脾氣,劉啟東說:「我不是爛好人。一定是為了爭什麼,才有必要動用(這個情緒資源)。」劉啟東說:「我會選擇性地發脾氣,而且一定是要在I badly need this(我極度需要這事)的時候!」
不生事
純公事公辦:他用專業、馴悍將
有一次,他生氣了。
一九九七年,眼見外資資金重返亞洲,華寶證券也積極擴張亞洲布局,香港研究部主管歐比爾,正要決定讓誰接亞洲區科技研究部主管職位。台灣和南韓各有一位大牌分析師,這是一場兩人的零和遊戲。
一位同事回憶,當時和劉啟東直接競爭的南韓科技研究主管,是牛津大學畢業的英國人,在英商華寶高階主管清一色是牛津或劍橋大學的英系血統裡,赴美留學的劉啟東,先天上吃虧不少。最後主管選的是劉啟東,集團內都聽聞了那位英國人是如何的氣急敗壞,直接吵到最高層。
而整個過程,劉啟東從未讓情緒外顯,台灣區同事甚至事後才知道劉啟東已漂亮勝出。
但,問題來了。南韓主管的不服氣,造成劉啟東管理上的困擾。在幾次台、韓、日跨國合作的亞洲區產業數據更新上,南韓主管都仗著自己英文的母語優勢,在各國廠商的營收和通路數據彙整後,搶先推出由南韓掛帥的數據報告,硬是讓他同仁和新任主管劉啟東,看起來相對無能。
但劉啟東上任不到兩週,最讓他生氣的是,南韓主管甚至將台灣研究團隊的研究內容,塞進自己的產業報告裡,再漏掉台灣團隊的名字。這,就不能坐視不管了。劉啟東決定表達立場。
劉啟東有很多選擇,他有足夠權力叫南韓主管走路;大可氣憤地要歐比爾在他和南韓主管之間做抉擇。但,他另有考量。
劉啟東評估,這個英國人是個好分析師,有他在,是有利於整個亞洲團隊的戰力,顧客也喜歡他,留下他是公司的助力,他也更需要這樣的人在團隊裡。因此,壓下因鬥爭、小動作引發的不快情緒,他強迫自己以專業態度處理。
身為新任主管,劉啟東需要馴服這個強將,而不是要幹掉競爭對手。
劉啟東立刻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電子郵件,用生氣的態度,寫給亞洲總部主管歐比爾,要求歐比爾立即處理。選擇具有實體紀錄的電子郵件,而不是打電話吵鬧,劉啟東要所有收到信的人知道,他純粹是公事公辦,並沒有個人恩怨。
當天,歐比爾立即打電話給雙方,嚴令這樣事件不得再發生。但不論是電話上、郵件裡,事前或事後,劉啟東只有為同仁爭福利的字眼,沒有任何背後捅刀的小動作,讓人無從碎嘴。
事後在數度場合中相遇,即使全集團的人都知道這兩人不合,但劉啟東和南韓主管,仍會一同出席會議,一同用餐。劉啟東不單做到和顏悅色,還會在該主管表現良好時,向上司大力讚揚他的用心;也會以明星分析師之姿,親赴南韓幫他主辦的會議站台。
兩年後,劉啟東升董事總經理。
二○○一年四月,劉啟東卸下天王分析師的皇冠,跳槽聯電,擔任投資關係部部長的職位,他由敦化北路的瑞銀台北辦公室,轉赴敦化南路的聯電台北辦公室上班。
劉啟東放棄一份年薪天價的工作,進入本土企業,外頭的人也許惋惜他放棄鑽石寶座,但裡面的大老們更可能不習慣有史以來最年輕的「部長」。更何況,上頭還有一位威名赫赫的董事長。但,他在一年之內就統合聯電集團內各山頭派系,讓大家不會在外放炮發言,兩年之內再升為財務部部長。這種成效,是智商再高也做不到的事。
從國小參加童軍小隊競賽,劉啟東開始學習競爭與合作的分寸拿捏。高壓的外商競爭環境,進一步激發出劉啟東自由運用情緒的最高境界。把情緒拿來當資源使用,劉啟東達到的最高EQ境界,不是每個人都能後天修練得到的。
劉啟東曾經在八年內,由小小的研究員變成年薪近五千萬元的外資天王分析師。三十五歲時,更讓股本一千六百億元的半導體大廠——聯電,為他設立「投資人關係部」,請他擔任部長職位。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在他到任後,不再於聯電的活動裡批評任何人,主動退居幕後。現在,他是聯電財務部部長兼發言人。
在企業裡,曹興誠信任他;走進國際金融市場,全球最有錢的三十大外資法人都相信他。多次的年度票選中,劉啟東同時獲選為亞洲區最佳科技分析師、台灣最佳分析師的雙料冠軍。在他開始為聯電代言後,聯電的資訊透明度大幅提升,外資也跟著對聯電更有信心,外資法人持有聯電股票的張數與比率,由二○○一年的一五%一路最高升到二○○三年的三八%。
不心急
薪水倍數跳:他等時機、養實力
奠定劉啟東頭銜快速上升的一役,發生在他二十八歲的那年。當時,劉啟東只是華寶證券小小研究員,進公司大約兩年,正是轉型為分析師的成熟期。獵人頭公司當時鎖定劉啟東為挖角對象,開出年薪七百萬元要他跳槽。
他記得走進華寶證券台北辦公室表達辭意時,他當時的主管立刻打電話給香港研究部主管歐比爾(Brad O' bill)。歐比爾在電話線上立刻對劉啟東動之以情,對於劉啟東的調薪速度趕不上實力成長速度,表達不該,還立刻照價加碼。而為了表達最大誠意,歐比爾還打電話要求倫敦總公司、全球研究部主管卡爾(Steven Carr),來向劉啟東致意。
與劉啟東素未謀面的卡爾,立刻打電話來安撫這位遠在台灣、某個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研究員,以示重視。劉啟東的年薪,在那天起成長一倍、第二年及其後的連續幾年,都持續呈倍數上漲。
在這個「每個人都有價碼」的產業裡,劉啟東早就很清楚,薪水會自動來找你。
劉啟東的智商一五九,有天生的聰明本錢,擔任科技產業分析師,早晚會紅。但在加入華寶證券後,他刻意壓抑住自己想立刻求得高薪的自然衝動,不在同事間抱怨薪水太低,也不浪費時間在背後批評主管的不是,專心工作。九○%到一○○%的精力,他都用在工作上。不是不想要,而是等時機,等到實力夠了「再一次補足」。經過這次震撼教育,之後劉啟東的重要性,讓老闆對他的薪資不敢不重視。
第二年,劉啟東首度擠入《亞元雜誌》的評選,成為亞洲區最佳分析師前五名。一九九七年,劉啟東登上首席分析師的寶座,站上分析師的最高峰。
但學生時代考試都是第十名的他,進入職場,成功的速度卻成了第一名。在聰明之外,對於年少得志的他,市場是一致好評:他的EQ真的很好!
現任中華開發銀行的投資人關係(IR)暨資深協理林家凡,曾經擔任華寶證券研究部主管。對劉啟東,她做這樣評語:「他不是好好先生,他也會不高興,但是沒有人會討厭他。」個性直率的林家凡,是台灣外資圈輩分極高的資深分析師。
不失控
情緒轉換快:他不大聲、但嚴厲
而由劉啟東一手培訓出來的現任美林證券副總裁曾省吾,對這位前長官的喜、怒教導,最是深刻。在共事的三年裡,曾省吾說:「他算是情緒管理滿不錯的人。」指正錯誤,「他不會大聲,但用字嚴厲,以大哥哥的形態在教導你。」
就像開、關燈一樣,上班、下班,對同事、對家人,劉啟東能夠做到情緒公私分明,分開處理自己的情緒。劉啟東說:「回家,並不是下班後;回家,是另一個行程、另一個生活的開始。」他刻意做到,絕不把辦公室的氣氛帶回家,甚至打趣地說,自己在過雙重生活。
相較於不少台灣企業主在高工作壓力下展現的壞脾氣,劉啟東說:「我不是爛好人。一定是為了爭什麼,才有必要動用(這個情緒資源)。」劉啟東說:「我會選擇性地發脾氣,而且一定是要在I badly need this(我極度需要這事)的時候!」
不生事
純公事公辦:他用專業、馴悍將
有一次,他生氣了。
一九九七年,眼見外資資金重返亞洲,華寶證券也積極擴張亞洲布局,香港研究部主管歐比爾,正要決定讓誰接亞洲區科技研究部主管職位。台灣和南韓各有一位大牌分析師,這是一場兩人的零和遊戲。
一位同事回憶,當時和劉啟東直接競爭的南韓科技研究主管,是牛津大學畢業的英國人,在英商華寶高階主管清一色是牛津或劍橋大學的英系血統裡,赴美留學的劉啟東,先天上吃虧不少。最後主管選的是劉啟東,集團內都聽聞了那位英國人是如何的氣急敗壞,直接吵到最高層。
而整個過程,劉啟東從未讓情緒外顯,台灣區同事甚至事後才知道劉啟東已漂亮勝出。
但,問題來了。南韓主管的不服氣,造成劉啟東管理上的困擾。在幾次台、韓、日跨國合作的亞洲區產業數據更新上,南韓主管都仗著自己英文的母語優勢,在各國廠商的營收和通路數據彙整後,搶先推出由南韓掛帥的數據報告,硬是讓他同仁和新任主管劉啟東,看起來相對無能。
但劉啟東上任不到兩週,最讓他生氣的是,南韓主管甚至將台灣研究團隊的研究內容,塞進自己的產業報告裡,再漏掉台灣團隊的名字。這,就不能坐視不管了。劉啟東決定表達立場。
劉啟東有很多選擇,他有足夠權力叫南韓主管走路;大可氣憤地要歐比爾在他和南韓主管之間做抉擇。但,他另有考量。
劉啟東評估,這個英國人是個好分析師,有他在,是有利於整個亞洲團隊的戰力,顧客也喜歡他,留下他是公司的助力,他也更需要這樣的人在團隊裡。因此,壓下因鬥爭、小動作引發的不快情緒,他強迫自己以專業態度處理。
身為新任主管,劉啟東需要馴服這個強將,而不是要幹掉競爭對手。
劉啟東立刻寫了一封措詞嚴厲的電子郵件,用生氣的態度,寫給亞洲總部主管歐比爾,要求歐比爾立即處理。選擇具有實體紀錄的電子郵件,而不是打電話吵鬧,劉啟東要所有收到信的人知道,他純粹是公事公辦,並沒有個人恩怨。
當天,歐比爾立即打電話給雙方,嚴令這樣事件不得再發生。但不論是電話上、郵件裡,事前或事後,劉啟東只有為同仁爭福利的字眼,沒有任何背後捅刀的小動作,讓人無從碎嘴。
事後在數度場合中相遇,即使全集團的人都知道這兩人不合,但劉啟東和南韓主管,仍會一同出席會議,一同用餐。劉啟東不單做到和顏悅色,還會在該主管表現良好時,向上司大力讚揚他的用心;也會以明星分析師之姿,親赴南韓幫他主辦的會議站台。
兩年後,劉啟東升董事總經理。
二○○一年四月,劉啟東卸下天王分析師的皇冠,跳槽聯電,擔任投資關係部部長的職位,他由敦化北路的瑞銀台北辦公室,轉赴敦化南路的聯電台北辦公室上班。
劉啟東放棄一份年薪天價的工作,進入本土企業,外頭的人也許惋惜他放棄鑽石寶座,但裡面的大老們更可能不習慣有史以來最年輕的「部長」。更何況,上頭還有一位威名赫赫的董事長。但,他在一年之內就統合聯電集團內各山頭派系,讓大家不會在外放炮發言,兩年之內再升為財務部部長。這種成效,是智商再高也做不到的事。
從國小參加童軍小隊競賽,劉啟東開始學習競爭與合作的分寸拿捏。高壓的外商競爭環境,進一步激發出劉啟東自由運用情緒的最高境界。把情緒拿來當資源使用,劉啟東達到的最高EQ境界,不是每個人都能後天修練得到的。
離婚證人
全站熱搜